当前位置:首页> 新闻资讯> 国际动态

新加坡热情拥抱数字经济

文章来源: 文章类型: 内容分类:

走特色数字化发展道路

新加坡热情拥抱数字经济

■本报记者刘 旭

《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DEPA)是新加坡落实和签署的首个数字经济协议。DEPA,可以说率先为全球数字经济制度安排提供了模板,体现了新加坡、新西兰、智利三个亚太国家作为DEPA发起国对于数字经济的价值观念、治理经验和发展诉求。

而作为DEPA的推动者之一的新加坡,凭借在东南亚便捷的连通性、一流的营商环境、强大的基础设施、高素质的劳动力,正在积极构建数字经济行动框架,雄心勃勃计划建成世界首个“智慧国”。新加坡在加快推进“智慧国”建设的同时,也在探索治理新方式、产业新业态、贸易新框架、生活新面貌,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。

从智慧城市迈向智慧国

寻求数字经济新变革,新加坡可以说是最有前瞻性的国家之一。

早在2006年,新加坡推出“智能城市2015”发展蓝图;2014年,新加坡将该计划全面升级,公布了名为“智慧国2025”的10年计划,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。新加坡开始从智慧城市迈向智慧国。为了实现智慧国愿景,保持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领先地位,新加坡在2020年还推出“全国人工智能策略”,即在交通物流、智能市镇与邻里、医疗保健、教育、保安与安全五大领域,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,以促进经济向数字化转型。

新加坡政府近几年一直积极构建数字经济行动框架,其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在数字治理方面:新加坡建立了风险评估与扫描系统(RAHS),疫情期间帮助新加坡提前捕捉到疫情暴发的迹象;启动了“虚拟新加坡”项目,打造一个汇集所有物联网传感器的大型城市数据模型。

在打造数字产业方面:新加坡推行产业转型蓝图计划,2016年新加坡提出23个具体行业的转型措施及发展目标,并成立未来经济署;2018年,推出“服务与数字经济蓝图”计划,重点提升新加坡在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创新能力;2018年,新加坡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Start Digital项目,包括五类企业基础数码方案;2019年,成立“数字产业发展司”,推广新加坡在网络安全、人工智能、云端科技等领域解决方案。

在数字贸易方面:2016年,新加坡政府设计搭建NTP(互联贸易平台),驱动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;2018年2月,新加坡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主导的跨境隐私规则(CBPR)体系;2018年3月,参与推进《东盟-澳大利亚数字贸易框架倡议》达成。

在金融科技方面:新加坡积极发放数字银行牌照,推进虚拟银行落地,包括发放数字全能银行、数字批发银行牌照等。此外,新加坡还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,积极颁发数字货币经营牌照,建设亚洲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新型数字金融中心。

扩大数字经贸“朋友圈”

拥抱数字经济,加强与各国间的数码联通,新加坡近几年可谓步履不停。

2020年6月,新加坡与智利、新西兰正式签署DEPA,最先推动的项目包括与新西兰交换动物产品的电子证书,以缩短通关时间和节省成本。新加坡企业与新西兰、智利的海外合作伙伴以数码方式进行业务往来和交易时,可获得效率提高、成本降低和信任度增加等方面的好处。新加坡与新西兰合作开发国际连接系统,系统功能包括与新西兰交换诸如肉类食品等动物产品的电子证书。

2020年8月6日,新加坡与澳大利以电子方式签署两国数字经济协议。该协议不仅会促进双方贸易往来的数字化,也会使新加坡企业与澳方进行跨境商业活动的程序更便捷、更有效益。

2020年6月,新加坡、韩国宣布启动数字伙伴关系协定谈判;2021年12月,新加坡完成与韩国就数字经济协议的谈判,两国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,包括跨境在线支付、数据流、密码学和人工智能AI。韩国也将成为第一个签署新加坡数字经济协议的亚洲市场。

2021年6月,新加坡与英国启动数字经济协议谈判,英国可以说是第一个就数字经济协议进行谈判的欧洲国家。2021年12月,新加坡和英国完成了数字经济协议的谈判,该协议的重点是数字贸易、数据流动和网络安全。根据协议,两国将建立互操作系统,包括数字支付、安全数据流、数字身份,以及网络安全合作。

新加坡凭借独道的眼光和远见,使得其数字经济的发展如高速行驶的列车,匀速且快速地向前迈进。新加坡前瞻性地发展数字经济,积极扩大多双边的数字经贸圈,值得他国借鉴。
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

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原创”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“文章来源:商务部网站”。

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转载”、“文章类型:编译”、“文章类型:摘编”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 法律责任。

订阅资讯